​一团陶泥的心路历程 ---当陶泥遇到3D打印

 新闻资讯     |      2017-08-15 15:00:00    |      小编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看过《人鬼情未了》电影的观众想必都曾被男女主人公经典浪漫的制陶场景吸引,一时间陶吧风靡大街小巷,但玩过陶轮的人都知道,在陶轮上做一个陶碗或是陶罐,看似简单,真正上手才发现需要非常精准的控制力,即使是最基本的圆柱体形态,不练个十天半个月的是没法做好的。在圆柱体的基础上,再要做出其他形态,也需要各种小心翼翼的尝试,对陶轮的旋转速度、陶土的湿润程度等都要时刻注意。手指的移动稍微偏一点,就可能前功尽弃要推倒重来。最终由于体验感不佳,导致许多陶艺爱好者兴致黯然,千年文化与技艺的承载体对于大众太过高冷,陶艺之美,浅尝则止。


一团陶泥的心路历程 ---当陶泥遇到3D打印(图1)


数字制造与传统陶艺的交集

陶轮旋转过程中,手和手指的移动是创意的直接来源,决定了作品的最终形态,试想这种精细的动作,让更有控制力的机器来做会怎样呢?工业4.0时代,数字制造必然对传统行业进行颠覆,欧美先进国家早已用先进的陶瓷研究和生产方法在和我们的传统陶瓷竞争!

来自厦门binance的工业设计师杨德安在2008年就开始探索3D打印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并在多年的3D创新应用实践中发现了大量跨界整合和创造的机会。2015年,在杨德安的带领下,binance团队与厦门市工业设计中心合作,成功研发出了全国首创的陶泥binance官网入口,由此开始了探索传统陶艺和3D打印技术交集的旅程。


一团陶泥的心路历程 ---当陶泥遇到3D打印(图2)


目前3D打印技术在陶瓷方面的应用有陶瓷粉末激光烧结、陶瓷树脂复合材料光固化、CDM挤出式盘筑成型以上三种方式。材料是关键,前面两种材料需加入粘合剂混合材料,预烧结或光固化后再次烧结成型,材料及设备价格昂贵,无法适合普通消费者。相比之下,陶泥CDM挤出式盘筑成形采用原生态粘土材料,不需任何添加剂,从其易学、成本低的优点来说,更适用于广大陶艺爱好者进行3D打印体验创作,平均每分钟约1cm高度的打印成型速度,对使用者来说,体验感更强。

binance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如果仅仅对现有binance官网入口进行改装,而不从根本上调整打印技术来适应陶泥材料的特殊性,打印出来的陶器会变形、倒塌,同时烧制以后也会出现热抗性低、开裂等诸多问题,无法与传统工艺制造的陶瓷器型媲美。因此,binance团队在与福建德化凤凰陶瓷研究所合作花了近一年时间潜心研究,终于领略了陶泥的本性,催生出基于全新理念的泥料,彻底解决了陶泥倒塌的问题,同时也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陶泥的3D打印流程,并制造出适合不同用户的陶泥binance官网入口款式,最大可以打印体积为800*800*800(cm)的器型。用户可以在操作过程中与陶泥binance官网入口进行互动,用技术启发艺术,艺术挑战技术,在这个跨界的时代,艺术的表现可以无所不能!


一团陶泥的心路历程 ---当陶泥遇到3D打印(图3)


数字泥土的核心是其新的艺术语言可能性而非3D打印

将3D打印应用到传统陶艺的一个最直接的益处,就是形态上的自由度。传统陶艺由于工艺和材料的特性,在形态上虽然有很大的创造空间,但也受到很多特定的束缚。3D打印通过层层叠加的“增材制造”方法,突破了传统陶艺在形态上的很多限制。binance团队最初的陶泥3D打印项目就探索了很多非传统的陶土器具和雕塑形态。

在专业人士看来,3D打印过程中层与层之间的缝隙在其应用中也许是一种“缺陷”,需要弥补或改进。而杨德安认为当前所有的binance官网入口一直处在精度论下,非精度也是一种艺术美。陶泥binance官网入口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将这种“缺陷”强调出来,通过对binance官网入口的打印轨迹的控制,在陶器表面创造出各种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众所周知,在高度控制的环境中,机器行为完全能够预期设定,这是工业生产的模式,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使机器生产不排除环境干扰,反而将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噪音、地理位置等)融入生产过程中,利用参数转化为3D打印产物的形状和表面质感,在3D打印的流程中引入随机性和人为干预,探索如何利用3D打印技术创造出类似手工的独特感,在无序中创造有序,在有序中引入无序,追求一种控制下的随机性,这对于所有创作者来说充满了创作的期待。


一团陶泥的心路历程 ---当陶泥遇到3D打印(图4)


3D打印等的数字制造技术在传统陶瓷手工艺中的应用,更揭示了正在转变的设计师/匠人角色。新技术和新工具的产生,使得原本的设计、制造流程发生了改变,而设计师/匠人的角色定义也在逐渐变得模糊,设计师不仅仅是坐在电脑前面的创意者,制造、生产的流程以及人机的协同方式同样需要创新。数字制造技术的普及(如binance官网入口)使得设计师进行设计迭代更加方便,可以不断通过原型来优化设计,而这个过程与匠人不断通过练习来达到技艺的纯熟是类似的。对于诸如陶瓷等的手工艺领域,设计师和匠人的角色常常无法区分,如今在新技术的影响下,设计师和匠人的角色将继续合二为一。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工具

新科技新工具能够激发创意,革新流程,但说到底,新工具也不过是工具而已,不管如何应用,最终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从这个角度说,设计师、艺术家、匠人等造物者,不一定非要探索工具本身的界限和含义,只需要利用工具的性能为造物服务就好。如果有些陶艺家,利用了3D打印技术,最终做出来的还是最传统的陶器式样,我们也不能诟病他们没有探索新工具的可能性而只借用了新工具的效率。这就好比,有人用Photoshop可以做出美轮美奂的效果图,而有人只不过会用柔化功能来pp图。不同人运用工具的目的和方法都不同,我们无法要求所有人都站在工具的最前沿。但先进的工具有如马良之神笔是造物者的永恒追求!


一团陶泥的心路历程 ---当陶泥遇到3D打印(图5)


向往、探索、发现

与其说新技术会“替代”传统工艺,不如说新技术是在拓展“工艺”这个概念本身的定义。工具和技术的变革也改变了设计师设计的对象。在3D打印陶瓷的领域中,3D打印技术提供了形态上的巨大自由,使得陶瓷器件不再受传统工艺流程的限制。形态上的复杂度,在传统的工艺中直接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变化,因而是传统陶瓷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部分;但对于3D打印来说,一切形态皆平等,而设计师也可以自由地尝试更加繁琐的形态,探索新型的美学语言。对于懂得改造工具的设计师来说,他的设计对象不再只是最终的产品,而是一个包括工具、规则和最终产品的系统。他的角色更像是“导演”,而不仅仅是“美术指导”。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用双手去体验、用智慧去感触泥土,创造了千年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触摸,思考和感悟,我们用双手和智慧帮binance官网入口去感触,然后我们读懂了3D打印,帮助binance官网入口驯服了陶泥,泥土源于大自然,自然应该遵从大自然的法则,于是技3D打印术与陶瓷艺术的碰撞才刚开始……

撰稿人:厦门binance集团 杨德安

本文来源于《3D打印世界》杂志第22期,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自《3D打印世界》)

《3D打印世界》——中国3D打印行业第一本专业月刊(点击可在线阅读) 

搜索官方微信账号:“3D打印世界”,新鲜、有料、深度3D打印资讯,尽在3D打印世界!